Sunday, November 11, 2018

從明末的辯論會看時局


<<摘錄自 明朝那些事兒7>>

辯論議題:浙江作弊案,錢謙益有無責任。
辯論雙方:
* 正方,沒有責任,辯論隊成員:錢謙益、內閣大學士李標、錢龍錫、刑部尚書喬允升,吏部尚書王永光……(以下省略)
* 反方,有責任,辯論隊成員:溫體仁、周延儒(以下無省略)。
崇禎元年(1628)十一月六日,辯論開始。
所有的人,包括周延儒在內,都認定溫體仁必敗無疑。
奇跡,就是所有人都認定不可能發生,卻終究發生的事。
這場驚天逆轉,從皇帝的提問開始:
“你說錢謙益受賄,是真的嗎?”
溫體仁回答:是真的。
於是崇禎又問錢謙益:
“溫體仁說的話,是真的嗎?”
錢謙益回答:不是。
辯論陳詞就此結束,吵架開始。
溫體仁先聲奪人,說,錢千秋逃了,此案未結。
錢謙益說:查了,有案卷為證。
溫體仁說:沒有結案。
錢謙益說:結了。
刑部尚書喬允升出場。
喬允升說:結案了,有案卷。
溫體仁吃了秤砣:沒有結案。
吏部尚書王永光出場。
王永光說:結案了,我親眼看過。
禮部給事中章允儒出場
章允儒說:結案了,我曾看過口供。
溫體仁很頑強:沒有結案!
崇禎做第一次案件總結:
“都別廢話了,把案卷拿來看!”
休會,休息十分鐘。
再次開場,崇禎問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裡?
王永光說: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場,回答:現在沒有,原來看過。
溫體仁罵: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伙,結黨營私!
章允儒回罵:當年魏忠賢在位時,驅除忠良,也說結黨營私!
崇禎大罵:胡說!殿前說話,竟敢如此胡扯!抓起來!
這句話的對像,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後,辯論繼續。
溫體仁發言:推舉錢謙益,是結黨營私!
吏部尚書王永光發言:推舉內閣人選,出於公心,沒有結黨。
內閣大臣錢龍錫發言:沒有結黨。
內閣大臣李標發言:沒有結黨。
崇禎總結陳詞:推舉這樣的人(指錢謙益),還說出於公心!
二次休會
再次開場,錢龍錫發言:錢謙益應離職,聽候處理。
崇禎發言:我讓你們推舉人才,竟然推舉這樣的惡人,今後不如不推。
溫體仁發言:滿朝都是錢謙益的人,我很孤立,恨我的人很多,希望皇上讓我告老還鄉。
崇禎發言:你為國效力,不用走。
辯論結束,反方,溫體仁獲勝,逆轉,就此完成。

史料記載大致如此,看似平淡,實則暗藏玄機。
這是一個圈套,是溫體仁設計的完美圈套。
這個圈套分三個階段,共三招。
第一招,開始辯論時,無論對方說什麼,咬定,沒有結案。
這個舉動毫不明智,許多人被激怒,出來跟他對罵指責他
然而這正是溫體仁的目的。
很快,奇跡就發生了,章允儒被抓走,崇禎的天平向溫體仁傾斜。
接下來,溫體仁開始實施第二步——挑釁。
他直接攻擊內閣,攻擊所有大臣,說他們結黨營私。
於是大家都怒了,紛紛出場,駁斥溫體仁。
這也是溫體仁的目的。
至此,崇禎認定,錢謙益與作弊案有關,應予罷免。
第三階段開始,內閣的諸位大人終於意識到,今天輸定了,所以主動提出,讓錢謙益走人,溫體仁同志隨即使出最後一招——辭職。
當然,他是不會辭職的,但走到這一步,擺擺姿態還是需要的。
三招用完,大功告成。

溫體仁沒有魔法,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奇跡,他之所以肯定他必定能勝,是因為他知道一個秘密,崇禎心底的秘密。

這個秘密的名字,叫做結黨。

溫體仁老謀深算,他知道,即使朝廷裡的所有人,都跟他對立,只要皇帝支持,就必勝無疑,而皇帝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結黨。』

========================================

跟崇禎一樣,最近台灣人民,特別是年輕的一輩,心底有個秘密,這個秘密的名字,叫做結黨。「垃圾不分藍綠」成為近幾年最有渲染力的口號之一。而現代的溫體仁,就是韓國瑜,他也有三招。
第一招,無論事實如何,無論對方說什麼,咬定,又老又窮。
這個舉動激怒了許多人,出來跟他對罵指責他。
第二招,挑釁,他開始有聲無聲的開地圖炮酸人,於是大家都怒了,紛紛出場,駁斥韓國瑜,這也正是他的目的。
第三招,裝可憐,我好乖我不批評陳其邁,大家都罵我,我沒錢,很窮。
從選舉心理學來說,韓的高級戰術十分厲害,看不透問題徵結的對手很容易掉進圈套,越打讓他越紅。

面對這樣的心理戰,要如何對付呢? 這就要看溫體仁同志倒台的故事了:

<<摘錄自 明朝那些事兒7>>

曹化淳拿到口供,立馬就奔了崇禎,崇禎看過之後,沉默了很久,然後,他說了四個字:
“體仁有黨!”
這四個字的意思,用江湖術語解釋:溫體仁,是有門派的。
崇禎是不喜歡門派的,作為武林盟主,任何門派他都不喜歡,像溫體仁這種人見狗嫌的家伙,雖然討厭,但用著放心。
然而這件事清楚地告訴他,溫體仁同志也有門派,雖然門派比較小,但再小都是門派。
然後,他拿來了一封奏疏。
這封奏疏是溫體仁的辭職信,按照他的傳統,為了徹底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寫了這封文書,說自己身體不好,估計也幫不了皇帝了,希望讓自己回家養老。
類似這種客氣信件,崇禎也會客氣客氣,寫幾句挽留的話,然後該怎麼干還怎麼干。
然而這一次,在這封奏疏上,他只寫了三個字。
奏疏送到溫體仁家時,他正在吃飯,他停了下來,等待著以往聽過許多次的客套話。
然而這一次,他只聽到了三個字——放他去。
放他去的意思,大致有以下幾種:滾、快滾、從哪裡來,滾哪裡去。
據說當時就暈了過去。
溫體仁終於倒了,這位聰明絕頂的仁兄,從頂上摔了下來,他落寞地回了家,第二年,死在家鄉。

========================================

所以通關密語就是四個字:國瑜有黨!

Saturday, August 18, 2018

人工智慧取代了什麼

最近一場在Google的座談會,被問到:若是人工智慧大量取代人力,我們要怎麼教小孩?

先說人工智慧是我的興趣,但不算是我的專長。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說明到底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與近期的方向。其實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之久,許多成果早被產品化,IBM的「深藍」擊敗西洋棋棋王Kasparov的經典戰役也已悄悄地過了二十個年頭。一年多前,AI擊敗圍棋棋王李世石,帶起另一波人工智慧的旋風,卻是與人工智慧的一個特別的流派 - 類神經網路有關。

類神經網路,起源於對人類神經系統的觀察。它模仿了人類神經元彼此連結傳遞信息的模式。模仿自然界,常常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起步。但就功能學習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做的是飛行器,而不是複製鳥」。也因此,從數十年前類神經網路的理論被提出時,就不斷受到其他各流派的挑戰。首先是:結果不好(或不夠好),或是其他的方法更省運算時間。這樣的說法在AI擊敗李世石之後當然是幾近銷聲匿跡了。其實類神經網路,或是「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一直要到硬體技術成熟才終於大放光采。簡單地說,之前的失敗與其說是方法上的失敗,不如說是我們在硬體上沒辦法真正去模仿神經元那樣大量又快速的訊息傳遞。

但另一個更嚴峻的指控,乃是「可控制性」。類神經網路透過層層的矩陣運算與函式迭代,最終的產物只是一層又一層的參數,沒有人知道其中任何一個數字代表什麼意義。若是不經實驗,也無法預測把一個參數加倍或減半會發生什麼事。簡單來說,類神經網路是完全的黑箱作業。我們知道結果可以用,但無法解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但是從光明面來看,黑箱作業的好處就是大大降低了人工智慧的入門門檻。以往要做出好的機器學習系統,工程師必需對系統的參數特徵有很深入的瞭解,並且能夠有效率地進行特徵的篩選。但深度學習的趨勢,就是強調只要有簡單的起始參數外加神經元架構(五層? 六層? 全連結? 部份連結?),接下來要做的就只有不斷嘗試。就算五層跑得比六層要好,反正不可能知道為什麼,結果照用就對了。從極端的情形來說,未來的「人工智慧工程師」,可能會「降級」成為「人工智慧技師」,真正達到人人皆可搞AI的景況。

回到標題,所以人工智慧到底取代了什麼?
(1) 知識的主權性
某種意義上來說,類神經網路流派所擊潰的,是人類「知識主權」的自尊心。傳統來說,人類掌握了知識的全部,我們習慣站在更高的姿態來「教導」機器。但圍棋棋王的失敗,也告訴我們,機器的確可以做得比人好,就算我們不知道為什麼。

(2) 知識的處理和分析
一般來說,知識運用有三階段,記憶、分析、轉化。早期電腦/網路所取代的,是記憶性的靜態知識,這還不算是人工智慧的範疇,Wikipedia/Google搜尋基本上滿足了九成九以上我們對靜態知識的需求。新一波人工智慧所取代的,則是知識的分析能力,包括口語的分析(IBM的「華生」在2011年在機智問答的節目上打敗人類)、訊息內容的分析等等。華爾街的大數據自動交易系統早就使用人工智慧來評斷每一則新聞對於股市會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本來是人類分析員的工作)。我們也可以想見,這樣的趨勢也會擴展到各行各業,包括醫療/法律等。

所以,我們要怎麼教小孩?
(1) 養成「做中學、錯中學」的習慣。
傳統的教育,常常會讓孩子覺得成功來自於完備的知識(所以考試要考一百分)。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迷思。其實從人工智慧的經驗來看,「多方嘗試」常常比「完全理解」一樣事物更重要。
(2) 重視知識的轉化。
如何把學習到的知識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創作,乃是下一代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內容之一(當然人工智慧也在朝這個方向進行)
(3) 回歸人本精神。
學之於人、用之於人。只要機器還沒變成人的那一天,以人為對象的行為與思考就不可能會被機器取代。學習上更重要的可能是孩子如何能夠觀察他人、與人交流,並能將知識轉變成對他人的幫助與益處。這項任務短期內機器是無法取代的。

下回孩子從學校回來,不必問他學到了什麼,問問他今天交了哪些朋友吧!

推薦閱讀:
Kasparov對人工智慧的省思
AlphaGo v.s 李世乭
深度學習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