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3, 2015

[哲思] 孔子思想的藝術

儒家思想是個幾千年流傳的體系,但多數人都會同意孔子為儒學的始祖。也因此,正確瞭解孔子思想的特色是我們認識所謂儒家思想的第一步。

首先,孔子思想是人本的思想。在民間信仰盛傳,宗室制度廣設的夏商周三代,鬼神和宗法成為人們一舉一動的首要考量。然而,經歷了數百年,人們發現祖先和鬼神不一定能夠保祐善人,破壞宗法的君主也不一定有惡報。人們開始懷疑構築當代社會的基本價值。整個政治體系就如同一面朽壞的牆,片片剝落。而完全的崩壞,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孔子登高一呼,他認為社會不應該被傳統價值宰制,反過來人應該是一切價值觀的主體。離開了人性,一切宗法制度都是死物。所以禮樂還是要學,但是目標必須要是陶冶人性。祖先還是要祭祀,但是目標必須要是讓人敬終追遠。孔子注重論述,目的在於讓人不是盲目遵循體制,而是要人先尋求倫理道德的根基,再根據它做為行為的判斷。

如果說當時的社會是間即將倒閉的公司,老莊就是掛冠求去的員工,墨家則是主張砍掉重練,完全推翻當時的宗室思想,法家就是熱愛數字的領導者,一切以公司的業續至上。孔子一意想要所有員工重新找回公司的核心思想,他認定只要中心思想能夠重建,公司就能夠重獲生機。

孔子另一個特色是不直接下出道德的定義。他給了很多榜樣和楷模,但不專限於一人(或數人)。對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他也給出不同的答案。很明顯孔子希望每位學生自己去找尋道德的意義。相對於基督信仰中的道德絕對主義(造物主是一切道德的準繩),孔子對道德的論述具相對性。這基本上註定了後世儒學多樣化分歧的命運。在西方,哲學家基本上都涉獵古典三大哲學議題「倫理學」、「知識論」和「形上學」。但在東亞,「倫理學」的發展與討論遠大於其他二者。這應該脫不開孔子的影響,也因此或許所有討論人與人之間倫理道德關係的哲人都該被稱儒學家。

很多人沒有意會到孔子的思想在當代有多麼前衛,「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也」根本是離經叛道的想法! 套在現代的情境中,「占領立法院到底可不可以?」孔子回答:「沒有什麼一定可以,也沒有什麼一定不可以,要想想行為合不合義理。」「等一下,那什麼叫合義理?」孔子可能會說:「你去看看周武王、比干、伯夷、柳下惠,自己再想想吧!」我們才知道原來孔子真是模糊話術的大師。

孔子或許沒能翻轉一個亂世,也或許他的思想在當年過於先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孔子是一個時代性的人物。基督信仰中對行為的判斷有所謂What will Jesus do? (耶穌會怎麼做?)的思考,那麼對於想要多瞭解儒家的人,是否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生在我們這個時代,「孔子會怎麼想?」